為探索全媒體時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讓社科知識融進百姓生活,讓文明鄉(xiāng)風浸潤百姓心田,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網(wǎng))在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指導下,特別策劃《文安荊楚》系列短視頻,推出《文安尋蹤》《文安說理》《文安鄉(xiāng)風》三個短視頻欄目,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弘揚荊楚優(yōu)秀文化,宣揚湖北鄉(xiāng)風文明成果,傳遞社會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fā)展。
歡迎觀看《文安荊楚》第一百一十五期:荊楚24節(jié)氣之處暑:何時為洗秋空熱 散作霜天落葉風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蹦阒肋@首詩講的是什么節(jié)氣嗎?對啦,就是處暑。
明日22時55分,處暑。處通“出”,處暑也就是“出暑”,意即暑熱終止。處暑過后,晝夜溫差增大,早晚的涼飔開始帶來絲絲秋意,但正午仍然較熱,所以民諺說“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暑氣未退,這時最盼望的,莫過于驅走秋老虎的陣陣涼風了。這種亟待秋涼上線的心情,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是這么說的: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6歲能詩,15歲鄉(xiāng)試第一,22歲中進士……和當時的文壇巨擘歐陽修、范仲淹一樣,黃庭堅有一份耀眼的成長履歷,而常和他相提并論的一個泰斗級名字,則是蘇軾。論文名,二人合稱“蘇黃”;講師承,他與秦觀、晁補之、張耒并稱“蘇門四學士”;書法史上,他又和蘇軾、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
蘇黃以才學為引,結君子之交。蘇之于黃,亦師亦友,二人的知己情誼被傳為千古佳話。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庭堅仗義發(fā)聲,也接連被貶,輾轉多地,其間曾寓居鄂州。天才詩人+書法大家的才情,和荊山楚水有了奇妙碰撞。
蘇軾去世第二年,黃庭堅游鄂州西山,途經(jīng)松林中的一座亭閣,觸景生情思念亡師,寫下千古名篇《松風閣》詩貼。詩貼共21句、29行,一韻到底,全篇借景抒情緬懷蘇軾,詩工情深,書法絕美,被譽為“天下第九行書”。
有名貼加持,鄂州西山上這座原本寂寂無聞的未名閣,不僅有了名字,還由此成為千年名閣,并帶火了西山。西山一脈九曲,翠壑丹崖,登臨即見黃庭堅詩貼所寫“依山筑閣見平川”的美景,“老松魁梧”依舊,“夜雨鳴廊”不休,千年靈山,名不虛傳。
策劃:徐維洲、曾智
編導:王淳、周嬋
文字:周曉燕
主播:張冰卉
攝制: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