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居委會有了“特別法人證” 可更好地服務居民
2018-02-08 19:47:00 來源:漢網

武晚傳媒·武漢晚報2月7日訊(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戴良軍)“太好了,以后我們居委會處理各項事務都方便多了!”今天上午9點半,江岸區(qū)勞動街藝苑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主任李紅明接過市民政局頒發(fā)的全市首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

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了解到,即日起,全市1334個居民委員會、1814個村民委員會,都將獲得特別法人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居(村)民委員會是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jiān)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過去,由于法律沒有明確居(村)民委員會的民事主體地位,居(村)民委員會在資金使用、活動開展、對外交流上需要上級單位層層審批、蓋章證明,制約了其社會、經濟活動事項的高效開展。

“今后會帶來一系列機制上的變化,當然,責任也更大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明確了居(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資格,為解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擁有了特別法人“身份證”后,居委會、村委會可依法履行職能,更好地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公共服務,有利于加強居(村)民委員會規(guī)范化建設,提高居(村)民委員會服務能力,激發(fā)基層活力,促進城鄉(xiāng)社區(q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武漢從2017年8月以來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廳的統(tǒng)一部署,組織全市開展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賦碼的各項準備工作,完成了1334個社區(qū)居委會、1814個行政村,共3148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比對工作,目前,賦碼準備工作全部完成,為江岸區(qū)勞動街道藝苑社區(qū)居委會頒證,標志著全市的頒證工作正式啟動。

記者在證書上看到,上面除了有名稱、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外,類型一欄寫著“居民委員會”五個字,右上角還有一個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就能顯示這張證書的所有信息。李紅明告訴記者:“我這就拿著這張‘身份證’去申報水表,再也不用和街道內所有社區(qū)共用一個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了!”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