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關于兩會,特別欣賞一位同事的比喻。他說,兩會是“回頭看”的校驗場,更是“向前看”的觀景臺。正因為在這個政治觀景臺上,處處叩問民生,所以每每觸動民心。這不,一位朋友閑聊時,不無興奮地說,“沒想到總書記都關注家政業(yè)了,說不定今年我就不再愁找不到好‘阿姨’了?!?/p> 原來,昨日(3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聽到卓長立代表的“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團隊發(fā)展得很好,尤其是家政服務員腰包鼓了,更自信了,感到很高興。他表示,在我國目前發(fā)展階段,家政業(yè)像“陽光大姐”這個名字一樣是朝陽產業(yè),既滿足了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yè)需求,也滿足了城市家庭育兒養(yǎng)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辦成愛心工程?!盎ダ糙A”“愛心工程”,總書記用這兩個關鍵詞來定位家政行業(yè),再貼切不過,正如網友所說,“簡直說到我們心里去了。” 如今,家政服務已經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剛需。多數都市白領是雙職工家庭,結婚生子偏晚,又都忙于事業(yè),雙方父母因年齡、身體原因也不能長期幫著帶小孩兒,甚至本身也需要照顧。一位上海白領曾這樣寫到,“更尷尬的是,我們這一輩人的家務能力普遍在退化,沒有‘阿姨’參與的話,很多家庭就要停擺了?!边@番話道出了這個群體共同的心聲。因而,家政服務的好與壞,事關無數家庭的“小確幸”。 然而,點開網絡,不難感受到白領群體與保姆“同在一個屋檐下”內心的焦灼。現實中,有的鐘點工見財起意,手腳不干凈;有的“阿姨”磨洋工,服務質量差強人意;有的保姆表里不一,服務態(tài)度人前人后有差異。而保姆縱火事件、毒殺老人案件、虐待幼兒視頻,等等,借由社交媒體的傳播與放大,銷蝕著白領家庭對家政人員的信任感,加劇著他們對雇傭保姆的不安全感。因為事關家事,涉及親人安全,找個靠譜的保姆,成為白領們最強烈的呼喚。 只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從家政人員的角度看,雇主群體何嘗沒有瑕疵呢?暗地挑刺,克扣工錢;工作內容超出合同規(guī)定,要求太高太細;不尊重人,給臉色看……這些都是保姆們不能忍受的對待。她們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兒,還要忍受“低人一等”的成見,這種狀態(tài)不僅造成從業(yè)者的一些心理問題,成為部分糾紛的誘因;而且令高素質人才望而卻步,加劇供需結構性失衡。進一步地看,她們與雇主只有雇傭關系,而非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保護,沒有養(yǎng)老保險,也難有公共領域發(fā)聲的能力與渠道。因而,有人說他們是一朵傲寒凌風、沉默失語的“地丁花”,需要社會更多理解與尊重。 “雇主用得不放心,保姆干得不開心”,與其互相抱怨,不如反思如何從根本上調和家政供需矛盾,走出家政服務“高需求,低認可”的怪圈?“毒保姆”“壞阿姨”只是被輿情放大的極少數個體,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yè)和家政職業(yè)。杜絕家政亂象,引導健康發(fā)展,還需國家、行業(yè)和企業(yè)共同發(fā)力。我們喜見,17個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行動方案,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一些家政企業(yè)嘗試“員工制”,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令家政人員有了社保;一些地方加強行業(yè)協(xié)會建設,推動實施家政服務人員精準培訓和追溯管理……宏觀規(guī)范市場,微觀理順市場,相信家政行業(yè)必能走上良性發(fā)展之路。 家政行業(yè),既是容納就業(yè)的蓄水池,也是育兒養(yǎng)老的保溫倉。向著互利共贏進發(fā),向著愛心工程奠基,“地丁花”必將開在春天里,白領們也必將獲得更多芬芳。(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 思聊工作室 ·姜 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