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鄭麗杰 陳斌
秋風起,蟹腳癢,一年一度的吃蟹季即將到來。
當新鮮出爐的大閘蟹端上餐桌,那飽滿的蟹黃,細膩的蟹肉,蘸上姜醋的獨特風味,總是讓人垂涎欲滴,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肆意過嘴癮,如高尿酸或痛風人群,就對著這份秋日美味陷入沉思,遲遲不敢動筷......
“其實高尿酸的朋友是可以適當食用螃蟹肉的?!背毙侣劇ゅX報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區(qū)文新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全科鄭麗杰副主任醫(yī)師介紹,螃蟹屬于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螃蟹肉中約含81.6毫克嘌呤,這個數(shù)字雖不低,也不至于讓人望而卻步。
對尿酸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或尿酸增高并不嚴重,且不伴有其他臨床癥狀者,建議每天攝入50克至100克的螃蟹肉,也就是相當于一只中等大小的螃蟹,每周食用螃蟹肉二至三次,這樣并不會對尿酸水平產(chǎn)生過大影響,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痛風發(fā)作,若尿酸值大于480umol/L,則建議避免食用螃蟹肉。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蟹肉,每100克蟹黃中的嘌呤含量可達其兩倍以上,屬于高嘌呤食物。
對尿酸水平偏高的人群而言,蟹黃可能是充滿風險的“重磅炸彈”,少吃為妙。
要是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且沒有痛風發(fā)作歷,倒可以適量食用,但從量上來說,每餐應控制在10克至20克。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誤以為高尿酸和痛風主要是因攝入了太多高嘌呤食物,實則不然,人體內(nèi)80%的嘌呤是由自身代謝產(chǎn)生的,只有約20%來自食物?!编嶜惤芨敝魅吾t(yī)師提醒,高尿酸人群更應注意重視自身嘌呤代謝,而不僅僅是控制飲食。
肝臟是嘌呤合成和代謝的主要器官,簡單點理解,當肝臟功能出現(xiàn)問題或代謝紊亂時,體內(nèi)尿酸合成量就會增加,排泄量則會減少,從而導致尿酸水平升高。
因此醫(yī)生建議高尿酸人群每日飲水量應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這有助于促進尿酸排泄,同時也可稀釋體內(nèi)尿酸,從而減少結晶形成的風險。
在飲食方面,可多吃堿性食物,如黃瓜、南瓜、胡蘿卜等,可幫助中和體內(nèi)酸性環(huán)境;多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這能增強肝臟功能,改善嘌呤代謝。
當然,管住嘴也很重要,應少吃或不吃動物內(nèi)臟、海鮮、豆類等高嘌呤食物,避免給身體增加額外負擔,就拿螃蟹來說,只是配菜而并非主食,適當嘗鮮即可,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