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食品安全熱點2:普洱茶“致癌”
2018-01-12 10: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陳宗懋在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發(fā)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肖/攝
1月12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xié)辦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2017年8月,有關普洱茶致癌的言論再次出現(xiàn),對于造成的公眾疑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陳宗懋表示,普洱茶原料可以認為不是黃曲霉菌的適生基質,我國飲用普洱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普洱茶消費較多的云南省并無肝癌發(fā)病率明顯增加的報道,普洱茶中黃曲霉毒素風險可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普洱茶致癌論再起波瀾
  2017年8月一篇:“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再次引發(fā)消費者對普洱茶的關注,文章認為普洱茶中有各種霉菌,其中存在對人體有害的黃曲霉毒素。隨后,多位業(yè)內專家針對該事件予以辟謠。其實,有關普洱茶致癌的新聞在2012年就引發(fā)激烈的爭辯。而再次針對普洱茶是否致癌問題的質疑,又引發(fā)消費者的新一輪擔憂。
  中國經濟網輿情研究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26日共監(jiān)測到相關紙媒報道152條,新聞網站文章1263篇,微信公眾號文章4487篇,微博原發(fā)、轉發(fā)5775條,博客412篇,論壇發(fā)帖360條。
  從輿情話題趨勢圖可以看出,相關輿情主要集中在8-9月。
  從時間地域聲量排行圖可以看出,云南、北京、浙江等地區(qū)相關輿情熱度較高。
  專家解讀:加大保健品科技投入 科普宣傳更貼近銷售人群
  陳宗懋表示,黃曲霉菌喜歡在含有一定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豐富的物質中生長繁殖,并形成毒素,而普洱茶是一種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低的農產品,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不利于黃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產生
  陳宗懋建議,企業(yè)在普洱茶生產和流通中應強化風險管理,倉儲環(huán)境一定要通風透氣,保證茶倉適當?shù)臏囟?、濕度,且沒有異味,科學倉儲。消費者選購普洱茶時,要看一看、聞一聞,如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fā)霉(比如起白霜、有霉點)或味道不好時就不要購買。
  他認為,學術探討不應聳人聽聞,對于科學問題的探討應該科學、嚴謹,對有爭議信息的發(fā)布,應有基本的學術界共識,不應給社會造成恐慌,給產業(yè)帶來影響。普洱茶中黃曲霉毒素風險可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