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熱菜肴包 快餐潛規(guī)則?
2018-08-13 09:40:00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訂一份外賣,是上班族、學生黨的日常生活方式。在人們把目光聚焦在外賣是否衛(wèi)生的同時,商家卻從制作方法上搞起了“創(chuàng)新”。菜肴包,這個外賣行業(yè)甚至是整個快餐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最近被迫站在了聚光燈下。
  復熱出餐
  近日,外賣行業(yè)出現了一個新熱詞——菜肴包。一份菜肴包,放在沸水或微波爐里加熱一定時間,然后倒在米飯上,整理搭配好后就可以送出了。
  新金融記者在一家連鎖外賣的店鋪發(fā)現,店內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用于堂食,與后廚只有“一簾之隔”。老板并未允許記者進入后廚,但他告訴記者他們確實是使用品牌統一配送的菜肴包來出餐。“畢竟加盟商那么多,味道要保持一致只能用這種方式。又不是不合法,不知道大家為什么反應這么強烈。”
  那么這種菜肴包究竟是什么呢?
  新金融記者以外賣商家的身份聯系到一位菜肴包經銷商,他告訴記者,現在外賣行業(yè)使用菜肴包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了。“菜肴包在我們行業(yè)內也叫水熱飯或者調理包,實際上就是一種速凍食品,和速凍水餃、速凍饅頭沒有任何區(qū)別。一般用熱水或者微波爐加熱一下,再擺擺盤就可以出餐了,5分鐘就可以完成。不過米飯和配菜還是需要你自己準備。”
  根據這位經銷商提供的報價單,新金融記者注意到,菜肴包的種類十分豐富,以200g左右的規(guī)格為例,臺式鹵肉每袋6.3元,黑椒雞扒每袋5.3元,魚香肉絲每袋5.1元,魚香茄條每袋4.2元……還有日式肥牛、紅燒排骨、三杯雞、咖喱牛肉,甚至各種湯面、炒飯、粥類、肉夾饃,市面上常見的外賣種類基本都有涉獵,保質期均在6個月到一年。
  記者根據該經銷商發(fā)來的相關信息查閱了幾家菜肴包制作工廠的生產許可等相關證件,發(fā)現均為正規(guī)廠家。
  “即使菜肴包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那我也不能接受。我們點外賣是出于一種信任,和去飯館不一樣,就是憑圖片和文字描述下單的,本來以為是新鮮的、現炒的。如果外賣都用的是菜肴包,那我們?yōu)槭裁床蛔约嘿I來加熱呢?那樣還更便宜。”常點外賣的王燕(化名)告訴新金融記者。

  行業(yè)常態(tài)
  外賣平臺會限制商戶使用菜肴包進行加熱嗎?對此,餓了么方面表示,按原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第37號令,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商戶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經營形式。“餓了么”公關總監(jiān)周毅說,網絡訂餐平臺的餐飲經營商戶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其制作的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符合食品安全法。國家對食品生產企業(yè)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如果食品確實是從符合制作標準的中央廚房出來,便符合食品安全。外賣平臺沒有權利強制要求商戶公布制作加工方式。另外,安全是第一,先保證食品安全,再向更高要求邁進。
  美團外賣平臺也表示:“在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允許餐飲商戶通過菜肴復熱的方式進行生產、售賣。同時,一旦發(fā)現餐飲商戶在相關操作過程中出現不規(guī)范操作,會要求商戶整改并進行處罰。”
  其實,用菜肴包制作標準餐食,并非外賣餐飲的特色,也是一些標準快餐的統一做法。
  新金融記者走訪一些知名快餐連鎖店發(fā)現,使用菜肴包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
  記者在吉野家的一家門店點了一份魚香肉絲飯,工作人員從保溫箱中拿出一個菜肴包撕開灑在米飯上,整個制作過程只需一分鐘。而店內并無標識告知消費者店內的食品是用這種方式制作的。
  同時,便利店中賣的盒飯便當也是一種復熱餐品。
  上述菜肴包經銷商告訴新金融記者,便利店一般都是不允許使用明火的,店內看上去是新鮮制作的便當實際上都是在中央廚房制作完成的。“如果你想要和7-11他們一樣的,我也可以給你進貨。”
  二次污染
  一位冷鏈行業(yè)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冷鏈復熱餐品其實比傳統外賣更新鮮。“雖然這可能跟很多人的觀念相悖。傳統外賣從出鍋到送達消費者,至少要經過三四十分鐘運輸,還不包括有些餐館為了應對用餐高峰會提前預制外賣餐品。餐品溫度在30℃-60℃的時候,細菌繁殖非常迅速,保質期只有半小時;65℃以上餐品,保質期才能達到4小時。因而,配送時間長極易導致食品變質,特別是在夏季。冷鏈鮮食技術最早應用于海鮮、肉類。像超市銷售的鮮三文魚,就同樣是通過速凍鎖鮮技術。速凍鎖鮮技術應用于盒飯領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餐品的水分和營養(yǎng),防止氧化和細菌滋生。”
  不過,新金融記者發(fā)現,根據菜肴包上的標注,一般的速凍菜肴包需在-18℃環(huán)境下保存,那么售賣菜肴包的廠商是否能做到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保持這一溫度呢?
  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如果一次購買的數量較大且收貨地點在附近城市,他會安排專門的冷鏈運輸車來送貨。“如果要的少,就只能走順豐冷鏈快遞了。我們會用泡沫箱和冰袋用于保鮮,一般到你手里也不會壞,夠不夠-18℃那就不好說了。”
  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菜肴包,運輸的質量則更不能保證。記者在淘寶上輸入“外賣菜肴包”,立即出現一串相關鏈接。隨機詢問了幾個賣家,他們均表示只能用泡沫箱和冰袋走快遞運輸。而在商品的一些評論中,出現了買家的差評。“箱子爛得一塌糊涂,全化了。”“拿到手時,東西都是溫的了,居然只放了一個冰袋。”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能否使用菜肴包做外賣方面,國家并沒有做出相應規(guī)定。對于產業(yè)端,這是行業(yè)和企業(yè)自身的差異化經營的一種做法;對消費者來說,其實食品安全的隱患相對來說是比較大。“我認為不該提倡這種做法,因為這里面其實包括二次污染、二次配送的衛(wèi)生隱患。”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