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4月1日報道 英媒稱,中國多地宣布停止互助獻血,政府正通過推動利他主義的獻血活動等措施改革獻血制度。
據(jù)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wǎng)站3月22日報道,血液短缺在中國是常事,尤其是在春節(jié)前后許多潛在獻血者離開城市回家鄉(xiāng)過年的時候。每年只有大約1%的中國人獻血,這一比例略低于與該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應的預期比例。一些人擔心即便是少量的失血也會影響健康,而且很多人擔心獻血可能會感染上病毒。
付錢讓人們獻血在1998年被確定為非法。作為替代,為鼓勵獻血,政府向獻血者發(fā)放獻血證書,他們可以有權在需要輸血時優(yōu)先用血。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允許獻血者把這種權利轉讓給他人——實際上是允許他們把血液直接捐獻給需要輸血的家人或朋友。其初衷是以這種方式進行的獻血將有助于補充以免費和利他主義方式獲得的血液庫存。
報道稱,這種互助獻血制度常見于不那么發(fā)達的國家,并且在中國也曾取得很大程度的成功。根據(jù)學術期刊《輸血醫(yī)學評論》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獻血量從1998年的大約500萬治療單位增加到了2011年的2000萬治療單位。但是最近這種制度的弊端變得明顯起來。首先,獻血數(shù)量的增速已經放慢,現(xiàn)在已經低于入院人次的增長。
中山大學的人類學學者余成普說,互助獻血制度使得說服人們定期和免費獻血變得更加困難了,盡管中國要想在未來幾年里滿足用血需求,定期和免費獻血的做法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個問題是,對于某些大城市醫(yī)院中尋求輸血的患者,出示獻血證書已經或多或少地成為必需的一環(huán)(由于大量患者從偏遠城市甚至別的省份前往大城市接受治療,導致這些大城市的血液庫存尤其緊張)。需要頻繁輸血但被認為病情并不緊急的患者——例如正在化療的患者——受到了最嚴重的影響。他們最終不得不請求大量親朋好友為他們獻血。這對于沒有很多祝福者以及來自鄉(xiāng)下的患者是一件尤為棘手的事情。
其不可避免的后果是起初打算取締的那種黑市賣血現(xiàn)象的死灰復燃。康復中的患者有時會把沒有用完的用血權利出售給仍然在病中的患者。為了牟利,職業(yè)的“血頭”會糾集起一群貧窮的陌生人前往獻血中心,在那里他們假裝成需要用血的患者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