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電影?”馮小剛導演的一番言論在網(wǎng)上引起軒然大波。確實在當今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上,快餐式電影已然成為電影主流,各種各樣的“小鮮肉”“女漢子”“某某CP”層出不窮,大眾對于電影文化的熱衷也逐漸變成了對明星的追捧,質量不高、罵聲一片,但票房奇高的“粉絲電影”占據(jù)了電影市場。
快餐式電影確實能短時期的吸引觀眾,賺取利潤,但是從長遠來看,卻限制了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使得電影制作水平止步不前。馮小剛導演的言論雖然刺耳,卻也不失為一種提醒。快餐式電影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因為觀眾對明星的追捧,但更多的是現(xiàn)在的電影制片人追求資本,忘記了做電影的“初衷”,一味的追求經(jīng)濟效益,忽略了電影本身的質量,使得電影故事情節(jié)俗套,故事過程生硬,電影制作粗制濫造。再加上投資方極力追捧的“粉絲經(jīng)濟”,使得觀眾的觀影水平扭曲,由觀“情”變成了觀“顏”。好在大眾對于電影文化的品味也逐步提升,不再是滿足于 “顏值” ,更多的是看重演技和電影制作上來了?!朵毓哟蟀浮贰缎拿詫m》《老炮兒》《摔跤吧!爸爸》等電影的熱映,反映了觀眾對于高質量高水平電影的喜愛,對好電影的致敬。相信隨著制作人以質量為基準、編劇以劇本為準軸,演員以演技為線,觀眾以優(yōu)秀電影為精神食糧,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電影會脫穎而出,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軍,快餐式電影終將會退出電影市場,淹沒在電影文化的長流中。(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