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與信仰有關的電影不少,《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七十七天》,并且都獲得了觀眾好評及市場熱議。今天,又有一部題材相似的影片《金珠瑪米》全國公映,導演楊蕊昨天來漢見了觀眾。
放棄高大全
展示平凡的血性
深入西藏探討信仰的影片不少,但這一次,導演是個女性。當然,在行業(yè)面前,在一個龐大的歷史敘事面前,導演不應該以男女來區(qū)分,楊蕊說,對于電影而言,導演只有一個屬性,那便是——歷史的敘事者或者項目的掌管者。若硬要討論身為女性的獨到之處,或許是情感處理上更加細膩吧。
最開始,《金珠瑪米》是個命題作文,西藏自治區(qū)政府找到楊蕊,希望拍一部紀念西藏解放的影片。楊蕊一開始挺犯難,“主旋律式的解放電影大家都看得太多了,往往是以居高臨下的視角來敘述——你在水深火熱中,需要被拯救?!彼⒉幌氚选督鹬楝斆住樊敵蓱?zhàn)爭片來拍,她最終的處理是,戰(zhàn)爭場面只出現(xiàn)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只是一個遠景。楊蕊把更多篇幅放在兩個不同文化族群的相遇上,人與人的交往是這部電影的最終議題,“過去的宏大敘事里,我們一貫是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這次是一種冒險,我們想塑造平等的視角,既看到漢族士兵的獻身,同時也看到藏族不同人群的掙扎和所思所想。”
有觀眾表示,《金珠瑪米》的解放軍形象不同以往,楊蕊解釋,她不想塑造一個“超級英雄”式的人物,而是想還原平凡的血性?!斑@部電影里的解放軍人,他一個人赤手空拳在那樣的地方,他想嚇退敵人,救出藏族同胞,但現(xiàn)實情況下,僅靠拼拳頭這種血性是不可能成事的?!睏钊镎f,“我認為血性有兩種,一種是不管后果如何,全力拼殺,像《戰(zhàn)狼》里的吳京那樣。但另外一種是,在無法和敵人硬碰硬的時候,有自己的計謀。這部電影的主角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是明知一死,還是決定赴死,這也是血性。”
不再表現(xiàn)差異
看到人性的共通之處
張楊導演今年有兩部在西藏拍攝的電影,《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都很受好評,尤其《岡仁波齊》,上映之后憑借好口碑一路逆襲,最終票房過億,創(chuàng)造了藝術電影的一個市場“奇跡”。上個月,趙漢唐導演、江一燕主演的《七十七天》,深入羌塘無人區(qū)拍攝,獲得業(yè)內一致力挺,同樣完成了逆襲。
對于這些相似題材的影片,楊蕊評價:“《岡仁波齊》拍得很嚴肅,是誠意之作,《七十七天》也都值得尊敬。但大家的視角可能是不一樣的,《岡仁波齊》還是漢族對藏族佛教文化的膜拜。如果說《岡仁波齊》或《七十七天》讓我們看到了和西藏的距離,文化價值和自然地貌的差異,那《金珠瑪米》表現(xiàn)的則是,在那片高原上生活著的,是和我們一樣的有血有肉的人,我的立場是理解、尊重、平等、對話。”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拍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有著千難萬難,但在上映之際,楊蕊都不愿多提了,她更愿意聊那些實地采訪得來的深刻感觸:“我做了很多實地采訪,和很多藏民交流過,越來越覺得,他們和內地所有人一樣,在生死關頭都有自己的抉擇,有自己的妥協(xié)和堅持,甚至也有自己的反抗,這些在人性上來講是共通的。”這也是她在電影里極力表現(xiàn)的價值觀。
至于會否如《岡仁波齊》一樣逆襲,楊蕊沒有預期:“只想將這樣的電影帶到能欣賞它、理解它的人面前。我相信好電影的價值也不在票房,它應該是以后能在歷史上看得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