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一歷史上長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淵源?日前,“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譜文化展”在武漢揭幕,展出鄂湘贛川渝五省份收藏的重要家譜展品,呈現(xiàn)了長江流域的家譜文化與遷徙記憶。
??“元明清以來,從‘江西填湖廣’到‘湖廣填四川’的東西方向移民,深入促進了長江流域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融合。”湖北省圖書館方志館助理館員汪禹說。
??展品之一明代官員包汝楫《南中紀(jì)聞》記載:“海內(nèi)曠土總不如湖廣之多,湖廣真廣哉!”寫出了明清時期湖北、湖南因土?xí)缛讼。蔀闁|西南北交流的“大熔爐”。
??展覽中,家譜的一支一脈,為移民文化提供了佐證。記者看到,展出的多部古籍、宗譜中不乏地域遷徙方面的記載。比如,湖北省圖書館館藏民國木活字本《周氏宗譜》中記載的“瓦屑壩”,正是民謠“北有大槐樹,南有瓦屑壩”中所指的地點,也是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廣”大移民的重要集散地。
??瓦屑壩是如今鄱陽湖流域的一個古老渡口,這里的水路遼闊,當(dāng)年南方移民沿河而走,逐水而居,在遷徙路途中從鄱陽湖集結(jié),沿水路遷往鄂、皖等省,汪禹說。
??而在“湖廣填四川”的大規(guī)模移民浪潮中,眾多家庭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進入四川謀生,其中以湖北、湖南人口最多。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光緒九年刻本《牟氏宗譜》不分卷,記載了其始祖于明洪武年間,從湖北遷至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的史實,是這段歷史的佐證之一。
??國家圖書館黨委副書記王曉東說,如此廣闊時空內(nèi)的大規(guī)模人口遷徙流動,不僅加速了各地域文化的融合交匯,也加速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
??據(jù)了解,湖北省圖書館已連續(xù)舉辦15屆曬譜活動。除了飽覽長江文明,來逛展的讀者還可現(xiàn)場打卡集章,參與鐫刻姓氏印記等互動活動,沉浸式體驗傳統(tǒng)文化。(記者喻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