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3日電(記者王春燕、任彥逸)除了趴在博物館的玻璃展柜前仔細觀看,還有什么方式能對文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不僅是很多游客的困惑,也是很多博物館和相關企業(yè)努力的方向。
8月23日,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博會”)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開幕,本屆“博博會”主題為“博物館高質量發(fā)展:教研并重 數(shù)實融會”。漫步博物館和相關企業(yè)的展位,多種科技手段令人看到了逛博物館的新方式。
在深圳市華圖測控系統(tǒng)有限公司的展區(qū)里,兩個展柜的人氣格外高,展柜四面都是玻璃,其中一面看似普通的玻璃,其實是可以觸摸的顯示屏。通過點擊屏幕上的“介紹”“復原”“三維”“佩戴”“解讀”等按鍵,就能對玻璃展柜中的文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據該公司區(qū)域經理褚召飛介紹,這個顯示屏運用芯片顯示技術,在透明玻璃展柜上形成浮空立體的產品多媒體圖像,在展示實物展品的同時播放多媒體信息,展現(xiàn)文物背景、恢復文物原貌,有效提升博物館展覽的吸引力。
“不好意思,VR眼鏡現(xiàn)在沒電了。”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展區(qū)的元宇宙博物館體驗中心,蘇霄抱歉地對躍躍欲試的游客們解釋著。開展還不到2個小時,兩個VR眼鏡已經沒電了。蘇霄笑著說,“低估”了大家對元宇宙的興趣。
蘇霄介紹說,元宇宙博物館其實是基于一系列數(shù)字化技術打造的創(chuàng)新體驗模式。這種體驗模式中,最令人驚艷的當屬復刻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模型。
大報恩寺琉璃塔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塔”,但不幸毀于戰(zhàn)火?!拔覀兓诤A康臄?shù)據,用數(shù)字孿生技術,復刻了一個琉璃塔模型,并應用在虛擬現(xiàn)實中。游客在VR體驗里不僅可以看到當年的琉璃塔,還可以了解到琉璃塔當年是如何建的、為什么建等知識?!碧K霄說。
在一家名為清華工美的展廳門口,一個關于北京中軸線的沉浸式體驗區(qū)域,吸引了很多觀眾。站在體驗區(qū)域正中間,人仿佛置身半空中,北京中軸線上的建筑飛速地一一閃過,效果非常炫酷。該展廳的工作人員劉宗卓曾參與過多家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他表示,這樣的沉浸式體驗近年來非常受歡迎,“這種炫酷的效果能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同樣的文物展品,近年來為什么越來越受歡迎?劉宗卓說,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博物館在布展時更多地從受眾視角出發(fā),讓展品或文物“活”起來,使得觀眾更愿意去體驗和感受,并且讓他們在走出博物館后愿意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