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8月27日電(記者趙丹丹、李典)“一天能拍六個鏡頭,那就相當不錯,能拍七八個鏡頭,那就敲鑼打鼓了。當時拍電影的難度很大、周期很長?!痹诘谑艑弥袊L春電影節(jié)開幕前夕,記者與86歲的長影老電影人、國家一級攝影師陳長安共同追憶老電影攝制的點點滴滴。
茫茫無際的蘆葦蕩中,淡淡的白霧若隱若現(xiàn)……這是電影《飛來的仙鶴》中的一個全景鏡頭。如果有現(xiàn)在的無人機,拍攝這樣的鏡頭會簡單得多,但當年為了拍好它,陳長安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陳長安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恐高,為了捕捉從遠處飄過來的白霧鏡頭,必須坐在8米高的起重機上,雙腿發(fā)抖地進行拍攝。影片中的白霧效果由人工煙霧呈現(xiàn),放煙人員需在上風口1公里處放煙霧,攝影師、演員需在下風口處拍攝、表演。當時由于沒有對講機、手機等通訊設(shè)備,大家約定掐鐘點放煙霧。“拍完這個鏡頭,大隊人馬撤退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時候的煙霧擴散效果才是最好的,但由于當時膠片十分珍貴,自然光線也不允許再拍一次,只能留下遺憾。”陳長安說。
“最早的拍攝起重機是長影人用木頭自制的?!标愰L安回憶,由于當時的攝像機很重,再加上一個攝影師的重量,為了保持平衡,起重機的另一側(cè)需要同時上去五六個人。
除了機器笨重,那時候的拍攝條件也十分艱苦?!拔覀兡菚r候只要一進劇組,每個人都要帶著行李,在農(nóng)村拍戲就和老鄉(xiāng)住在一起。到部隊拍戲,就住士兵營房?!标愰L安說。
盡管當時的拍攝條件艱苦、環(huán)境簡陋,但從1958年正式進入長影,到1999年退休,陳長安還是拍出了《飛來的仙鶴》《水晶心》《戈壁殘月》《民國特大謀殺案》《殺機四伏》等25部經(jīng)典影片,還培養(yǎng)出了許多著名攝影師。
陳長安希望當代電影工作者能夠繼承老長影人在艱苦條件下的敬業(yè)精神和高標準的創(chuàng)作要求,“在這么好的條件下,希望長影能夠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再創(chuàng)輝煌,為廣大觀眾奉獻更多、更好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