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紅河谷畔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戛灑鎮(zhèn)一帶的花腰傣群眾一直盼望著春天的到來,這不僅因為這個畏寒喜浴的民族剛剛經(jīng)歷了一個短暫的嚴冬,更重要的是,這個美麗的民族一直期盼著過春天的那個節(jié)日——花街節(jié)。 “花街節(jié)”又稱“趕花街”,是花腰傣群眾最隆重、最盛大且最具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是花腰傣姑娘比美賽美、小伙子選美擇美、青年男女互致愛情信物的歡樂盛會。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花街節(jié)”歷史由來已久,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勐雅(新平縣漠沙鎮(zhèn))萬夫長刀翁在大沐浴村建立花街。明清以來,民間“趕花街”一直延續(x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91年2月27日,漠沙鎮(zhèn)人民政府恢復了傳統(tǒng)“花街節(jié)”。 “花街節(jié)”因花腰傣群眾居住地域不同、服飾習俗的差異,各地過節(jié)的時間也有不同。漠沙鎮(zhèn)的“花街”一年趕兩次,第一次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稱“小花街”或“上花街”,“花街”地點在大沐浴村;第二次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六日,稱“大花街”或“下花街”,“花街”地點在曼勒村的粉牛渡口。戛灑鎮(zhèn)的“花街節(jié)”一年一次,時間是農(nóng)歷二月的第一個屬“?!钡娜兆樱攸c在大檳榔園。 “花街節(jié)”的“花”,乃姑娘也。這一天,整個傣鄉(xiāng)村村寨寨的花腰傣姑娘、小伙都要走向披上節(jié)日盛裝的街道,擇偶、唱歌、吃“秧籮飯”,時間一直要持續(xù)三天三夜。改革開放以來,新平縣的“花街節(jié)”除了保留傳統(tǒng)習俗以外,還增加了商貿(mào)交往、文化交流等內(nèi)容。政府積極參與發(fā)動組織,采取“政府引導、民間組織市場運作”的模式舉辦,一般是安排在春節(jié)黃金周期間,但民間也仍然按照原定日子繼續(xù)舉辦。因此,花腰傣“花街節(jié)”,同時也是“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歌舞娛樂、工藝展示、美食品味、商品交易盛會。同時,規(guī)模不斷擴大,人數(shù)不斷增加,包括泰國、越南、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家學者先后多次參加,這讓“花街節(jié)”在國內(nèi)外有了較高知名度。 我有幸參加過戛灑大檳榔園、漠沙大沐浴村傳統(tǒng)“花街節(jié)”,熱鬧非凡。大老遠,就聽到了一陣陣歡快熱烈的手鼓聲,聲音洪亮,響徹哀牢山腳的紅河谷。不用猜,這是江畔的花腰傣群眾在載歌載舞。看看壩子的四周,火紅的木棉樹下、枝繁葉茂的古榕樹下、高高矮矮的芒果樹下,車如流、人如潮,掀起的塵灰熱浪洶涌,成百上千的人涌到一個地方“趕花街”。 我們加入去往大檳榔園“趕花街”的人流。大檳榔園位于鎮(zhèn)南約一千米處的江畔,地勢低平,四周果林、梯田如畫,高高的哀牢山上流淌下來的千年圣水“叮叮咚咚”地敲開一地銀鈴,走在村旁的阡陌間,仿佛在聽一段千古傳唱的民歌。向寨子里走,溪水潺潺、泉水叮咚,當一片濃蔭突然覆蓋了頭頂?shù)奶炜?,大檳榔園就像一把碩大的遮陽傘。 首先聽到的是從寨腳傳來花腰傣青年男女對唱情歌的聲音,只見他們兩人一對,或四人兩雙,一群一群地聚在大青樹下唱情歌,其中一個小卜冒(小伙子)唱道:“小卜少(指姑娘)請開門,你老不愿開門。請你打開窗子,你老不愿打開窗子。我就要爬上樓頂,來到你的房中,與你談?wù)勑?。”聽到這樣的歌曲,每個來趕街的人心都醉了。 關(guān)于“花街節(jié)”,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漠沙江里不知從哪里來了一條惡龍,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三那天,它要漠沙壩的傣家人宰一百頭豬、殺一百頭牛送到大象渡口的沙灘上供它食用。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它還要傣家人挑選一位最漂亮、最美麗的傣家小卜少獻給它做妻子,如果不答應,它就呼風喚雨,興風作浪,淹沒農(nóng)田、村莊。 當時,大象渡口旁邊的大沐浴村里,有一個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傣家卜冒,名叫“巖竜”。巖竜二十歲那年,恰逢大沐浴村要選小卜少給惡龍做妻子,全村男女老少急得呼天喊地??吹酱饲榇司埃瑤r竜的心像刀割一樣,他暗下決心,要為民除害,殺死惡龍。 農(nóng)歷正月十三的那天晚上,他做好一切準備,獨自一人來到大象渡口沙灘上,用大石頭、長竹竿擊打江水,水波攪醒了惡龍。惡龍非常惱怒,躍出水面,向巖竜猛撲過來。巖竜沉著應戰(zhàn),邊戰(zhàn)邊退,把惡龍誘到沙灘上來,惡龍離開了江水,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本領(lǐng),此時巖竜卻如魚得水,他拔出長刀先戳瞎了惡龍的雙眼,又砍斷了龍爪,最后把它斬斷成三截。巖竜殺死惡龍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傣鄉(xiāng),傣家的老波桃(老婦人)敲打著鑼鼓,卜冒們吹著竹笛紛紛前來向巖竜祝賀,小卜少在母親的引導下,穿上節(jié)目的盛裝前來道喜,任憑巖竜挑選一位天生麗質(zhì)、心靈手巧的小卜少做妻子。后來,為了紀念傣族人民的殺龍英雄巖竜,漠沙壩的傣家人就把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定為“花街節(jié)”。從此以后,每逢“趕花街”,小卜少們都要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來到大沐浴村尋找心中的英雄“巖竜”。 為你的到來拴上紅線,為你的到來灑上吉祥的圣水,為你的艱辛端上噴香的糯米飯……從寨門穿過,沿路是站成兩排的花腰傣青年男女在用他們特有的迎賓儀式歡迎游客。小卜少們一律穿著鑲金綴銀的絲綢服飾,下著錦緞筒裙,頭戴斗笠,臉上掛笑,晃動著碩大的銀耳環(huán)、銀手鐲歡迎游客踏入他們的“花街”。小卜冒們則一律頭裹花包頭,衣著黑色對襟衫,下著黑色打折褲,在歌唱中笑臉迎游客,每一個場面都打動客人的心;游客們大多脫去外衣,身著單褂,踩著鼓點,一齊投進花的海洋、歌的海洋。 古樸的水碓、水磨、民間榨蔗機、染坊……這些已經(jīng)遠離了都市喧囂的作坊,如今還在這兒歡唱著,“吱吱咯咯”的運轉(zhuǎn)聲和著高山上流淌下來的泉水聲,似乎在共同演奏一曲悠揚悅耳的民歌。 大檳榔園的兩個娛樂場所是兩個露天草坪,草坪上建有戲臺,植有幾棵千年榕樹,還有一片寬闊無垠的沙灘和木棉,此時,再寬闊的場地也被游客圍擠得水泄不通。來“趕花街”,吃喝玩樂是少不了的,但更重要的是青年男女們在這一天都找到了意中人,可以在一起吃“秧籮飯”。 當夜幕慢慢降臨,大檳榔園草坪上的篝火已經(jīng)旺旺地燃燒起來了。這時候,已經(jīng)吃過“秧籮飯”的傣家青年男女們和游客們、情侶們便一齊圍住篝火,手拉手,跳起歡快的舞蹈。大家唱著、跳著,共慶美好的生活,共慶今天吃到了小卜少的“秧籮飯”,獲得了心上人的小秧籮。 花腰傣的“花街節(jié)”,歡樂熱鬧,獨具特色。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古老的民族工藝展示,回味無窮的民族特色飲食,接納了四面八方的來賓。
作者:何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