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鄉(xiāng)村小學,有一位數學教師,她善于運用生動的例子和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們喜歡她,家長們也非常喜歡她。那時,我自私地希望她不是老師,希望她只是我的媽媽。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是學校的班主任,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個月只回家一次。媽媽雖然在家,可陪伴我的時間卻很少,無論我是上學、去公園,還是在家看書,都由爺爺或奶奶陪伴。每當看到小伙伴們上學放學由爸爸媽媽接送時,我就很羨慕他們。我就想,要是我的媽媽不是一位老師,那該多好。
上小學的時候,我與媽媽在一個校園,我天真地以為這樣她就可以陪我一起上學,陪我一起放學了,心里還暗自慶幸。的確,從小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在媽媽的電動車上,穿著防風的護具,早早地去了學校,成為每天抵達學校最早的學生之一,放學卻是離開班級最晚的學生。我至今仍能想起,冬天早晨刺骨的寒風凍得我像小刺猬一樣蜷縮成一團的模樣??墒牵呐挛覀冊谕粋€校園,媽媽還是連重要的日子也會忽略。
有一次我過生日,媽媽說好放學后要帶我去餐廳點餐。我盼星星盼月亮般盼著放學。終于放學了,我快步如飛地來到她的辦公室,可她卻在教室里給幾名學生講題。我只好坐在她辦公室等呀等,時間一分一分過去,一直等到天黑,媽媽才匆匆地回到了辦公室,遞給我一個校園超市買的面包。那天我傷心極了,心想:如果她不是老師該多好啊!回到家里,我跟媽媽賭氣故意不理她,躺在床上假裝睡著了。這時,媽媽來到床邊,撫摸著我的頭,還幫我掖了掖被子。過了一會兒,房間里飄出一股方便面的味道,原來媽媽才吃晚飯。我突然理解了媽媽,也明白了學生愛她的原因。漸漸地,我學會了獨處和學習,希望將來也能像媽媽一樣成為一名教師。
多年以后,我真的成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在教室里,我眼中的學生就是我的孩子,我打心底里愛著他們。我喜歡靜靜地看他們寫作業(yè),那稚嫩的小臉還有那胖胖的小手都很可愛;我喜歡他們圍著我嘰嘰喳喳,我也會絮絮叨叨地和他們聊天,聊我小時候的經歷,我做過的事情,聊我看過的書,聽過的故事……那時,他們都會靜靜地看著我,聽得一愣一愣的模樣真可愛。原來,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我想,媽媽當年也是這樣想的吧。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灑下的是淚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聽到這首歌,一股無以言表的情感在心底輕輕流淌。小時候,我希望媽媽不是老師;多年以后,我成了媽媽當年的模樣,站在了講臺上。如今,我為有這樣一位媽媽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