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解麗
國慶假期,有著濃厚“紅色基因”的北京西城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打卡。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qū)獲悉,該區(qū)推出紅色之旅,包括“播火之路”“故居尋蹤”兩條線路,將北京李大釗故居、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陶然亭慈悲庵等8個點位分別串聯(lián),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榮傳統(tǒng)、寶貴經(jīng)驗和偉大成就。
紅色之旅之“播火之路”線路為:陶然亭慈悲庵——高君宇烈士墓——京報館舊址——北京李大釗故居。該線路展現(xiàn)了百年前意氣風發(fā)的熱血青年們在追求真理過程中綻放的青春,追憶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民英勇奮斗的歷程。走進陶然亭慈悲庵,不僅再現(xiàn)“與君一醉一陶然”的詩意場景,更能追隨著百年來愛國仁人志士的足跡,感悟他們保家衛(wèi)國的民族信仰。祭拜過“生如閃電之耀亮”的高君宇,辭別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前哨——京報館,走在陽光透過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里,享受著歲月靜好的美好,來到北京李大釗故居,仿佛聽到伴著鋼琴聲的《國際歌》,穿過百年時空再相逢,百年前你夢想的那個新中國,現(xiàn)在有多美麗。
紅色之旅之“故居尋蹤”線路為: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北京李大釗故居——北京魯迅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宋慶齡故居——郭沫若紀念館。該線路以李大釗、宋慶齡、魯迅、邵飄萍、郭沫若、徐悲鴻、梅蘭芳在西城區(qū)居住過的重要歷史名人為主線,尋訪他們的故居,學習他們?yōu)榱酥腥A民族的獨立解放、偉大復(fù)興做出的卓越貢獻,激勵今天的國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陶然亭公園里,湖面如洗、小船悠悠、柳樹依依,仿佛入畫。在游園的同時,這里還有著紅色故事。走進慈悲庵,粗大的老槐樹下的一張老照片瞬間將人拉入那個紅色年代?!斑@張照片是1920年1月18日拍的,當時的毛澤東、鄧中夏還有輔仁學社的在京成員,他們來到陶然亭商討驅(qū)張運動的問題,就在山門外的這株槐樹下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敝v解員解釋說。在展廳內(nèi),老照片、老報紙、創(chuàng)作畫等將驅(qū)張運動一一展現(xiàn)。實際上,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先后在慈悲庵進行革命活動。
高君宇烈士墓位于陶然亭公園湖心島錦秋墩北麓。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早期組織成員之一高君宇,1925年因病逝世,葬于陶然亭湖畔。1987年高君宇烈士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列為公祭場所。2021年6月1日,高君宇烈士墓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對外開放。
在北京李大釗故居,可以看到李大釗先生的銅像,作為他在故鄉(xiāng)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這里見證了李大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實踐活動。簡樸的家居布置、手繪的棋盤、手折的棋子展示了他簡樸的生活。現(xiàn)在更是因為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北京李大釗故居成為了很多人打卡的“紅色網(wǎng)紅地”。
郭沫若紀念館原為清朝恭王府的草料場和馬廄,在民國時期曾先后賣給輔仁大學和達仁堂樂家藥鋪。新中國成立后,曾作為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最后成為郭沫若先生工作和生活之地,并在此留下了百萬余字的學術(shù)論著與詩歌篇章。院中空地處牡丹叢生,樹木高大,特別是郭沫若與兒女們當年手植的一株“媽媽樹”枝繁葉茂。館內(nèi)郭沫若的辦公室、臥室、客廳和夫人于立群的寫字間依然如故,保持著主人在世時的景象。東西廂房和后排兩側(cè)的房間辟為陳列室,以郭沫若的生平業(yè)績?yōu)橹骶€,介紹這位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的理想追求、治學之路和他的情感世界。游客在賞景的同時,還能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jù)了解,北京西城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重要傳播地之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是許多重大革命事件的發(fā)源地,轄區(qū)紅色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