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巴城:水鄉(xiāng)重陽昆曲悠揚
2024-10-12 00:3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边@是昆曲《牡丹亭》中的著名唱段。而對于昆曲愛好者來說,到了巴城,方知昆曲如許。11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當日,2024昆山巴城·重陽曲會在昆曲故鄉(xiāng)江蘇昆山巴城開唱。

昆曲有著“百戲之師”的美譽,由600多年前巴城傀儡湖畔的“昆山腔”起始,昆曲在巴城完成了“靡殤之音—昆山腔—水磨腔—昆曲—昆劇”的華麗轉(zhuǎn)變。2001年5月,昆曲藝術入選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明清時期,昆曲紅極一時,“四方歌曲必宗吳門?!碑敃r,蘇州人喜歡在秋季舉辦昆曲曲會,古籍曾記載:“士女傾城而往,笙歌笑語,填山沸林,終夜不絕?!崩デ藲庵?,可見一斑。然而隨著時代更迭,這一習俗漸漸被遺忘。2015年,巴城作為昆曲故里重啟重陽曲會,至今已是第十屆。

看著各地的昆曲曲友齊聚巴城重陽曲會,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名譽會長田青非常欣慰。他說:“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昆曲、學習昆曲,已經(jīng)蔚然成風。而且每年都有巴城的‘小昆班’到北京演出,讓我們看到昆曲傳承后繼有人。”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自1972年就開始研究昆曲,他發(fā)現(xiàn),近年來,昆曲愛好者,特別是年輕的愛好者正逐漸增多。不少大學里都出現(xiàn)了昆曲的曲社,“學生們自動、自發(fā)地組織了他們的昆曲社團,成為古老昆曲的年輕粉絲”。

近年來,巴城持續(xù)推進“昆曲小鎮(zhèn)”建設,一大批昆曲相關名人工作室在巴城老街相繼開設,首個小梅花藝術劇院在石牌小學“蹲苗育秧”,首個集齊348個劇種資料的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正儀歷史文化街區(qū)煥新呈現(xiàn)。

此外,巴城連續(xù)23年精心培育“小昆班”,源源不斷輸送昆曲后備力量,累計培育“小梅花”10余朵、培訓昆曲學員近萬名,讓昆曲真正“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

行走于巴城老街,曲聲處處可聞,昆曲文創(chuàng)琳瑯滿目。來自天南海北的曲友興之所至,三五人覓一處街角、尋一方?jīng)鐾ぞ湍艹弦磺?。重陽?jié)里的昆曲,依舊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完)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