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講述漢代河西民眾生活細(xì)節(jié)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責(zé)寇恩事”木簡冊(cè)(仿制品)。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出土的漢代木簡。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游客在甘肅簡牘博物館了解地灣漢簡歷史。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參觀展出的天水放馬灘秦簡建除(乙本)。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甘肅簡牘博物館展出的記錄了古代交易物資的漢簡。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在甘肅簡牘博物館里展出敦煌馬圈灣遺址出土的漢簡“九九之?dāng)?shù)”。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甘肅簡牘博物館基本陳展“書于簡帛”。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游客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參觀展出的漢簡。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游客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內(nèi)參觀。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展出的木簽牌。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游客在甘肅簡牘博物館體驗(yàn)數(shù)字書寫。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
圖為游客在甘肅簡牘博物館參觀展出的天水放馬灘秦簡。 中新社 記者 九美旦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