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9日訊(記者徐丹)“大鵬展翅,一柱擎天”!面貌一新的二七烈士紀念碑在蒼松翠柏和陳列館、雕塑群的簇擁中相互輝映,莊嚴、肅穆,大鵬飛輪在紀念碑頂端閃閃發(fā)光、振翅欲飛。
30日是第五個國家烈士紀念日。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8月7日—9月20日,武漢對二七烈士紀念碑首次大修,一個半月,紀念碑舊貌換新顏。
“這次修繕并不容易,紀念碑頂端大鵬飛輪的維護曾遇到難題?!倍呒o念館館長李云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普通施工隊并不了解大鵬飛輪的內(nèi)部結構,無從下手維護,一不小心還會損毀。
紀念館不得已出動了當年的老館長,輾轉聯(lián)系到大鵬飛輪的雕塑師程林森,已經(jīng)73歲高齡的程老二話不說接下重任,時隔20年再次維修當年的作品,從而也牽出了一段大鵬飛輪不為人知的故事。原來,二七烈士紀念碑背后還有三位特別的守護者。
圖為29日,園林雕塑家程林森和陳國萍,相約來到20年前他們一起設計制作的二七紀念碑飛輪雕塑前。記者楊濤攝
近百件文物中選出“大鵬飛輪”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大鵬飛輪曾是京漢鐵路江岸分工會會徽上的圖案。這枚會徽是1923年京漢鐵路員工設計的,會徽上的圖案由火車頭動輪和大鵬翅膀組成的巨大飛輪,在火焰繚繞的地球上奔馳,寓意京漢鐵路工人的博大胸懷和對自由、民主的渴望。以雕塑形式置于二七烈士紀念碑頂端,仿佛訴說著先烈喋血的悲壯,訴說著中國鐵路工人在革命斗爭中的堅強不屈,團結戰(zhàn)斗。
李館長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大鵬飛輪是從近百件文物中被選出的,它從一個會徽上的浮雕圖案真正變成藝術雕塑在紀念碑頂部振翅欲飛,真的要感謝三個人,一個是二七紀念館原美工高保成,可惜高老已經(jīng)去世;一個是武漢園林雕塑院原總工程師,陳國萍;還有一個就是程老,武漢園林雕塑院原工程師程林森。
有意思的是,三位老人還是原武漢工藝美術學校的同學(現(xiàn)更名為武漢市第二輕工業(yè)學校)。
9月29日上午9時,長江日報記者在湖北機電研究設計院內(nèi)見到陳國萍和程林森兩位老人,這里有程老的一間小小工作室,工作室內(nèi)還存放有不少二七紀念館群雕的模型。二老都已年過7旬,臉色紅潤,精神奕奕。談起當年的作品,他們無不驕傲自豪。
“紀念碑群的設計方案,真的凝結了太多專家學者和文物工作者的心血,武漢設計院數(shù)易其稿,高保成提出大鵬飛輪置頂?shù)脑O想,他認為這個圖案最能反映當年京漢鐵路總工會的偉大斗爭精神。得到認可后,我們便在一起反復協(xié)商論證方案,不知道有多激動。”陳國萍老人回憶起當年,一切記憶猶新,仿佛歷歷在目。
紀念碑兩側花崗巖弧形雕塑群也是二老團隊一起完成的。程林森老人說:“我們用心雕塑、精心維修,這是對‘二七’先烈最好的紀念?!?/p>
圖為29日,園林雕塑家程林森和陳國萍,來到二七紀念館觀看江岸京漢鐵路總工會會員證上的飛輪圖案。記者楊濤攝
時隔二十年再次擁抱“孩子”
其實,大鵬飛輪還要往更早了說。據(jù)1923年版《中國鐵路史》記載:1919年5月10日,交通部總長以“各國鐵路均有一定旗式,而我獨闕殊,不足以示標志而壯觀瞻”為由,特令路政司制作一面“輪軌雙翼式”圖案的旗幟,于當月21日公布使用。后來,出現(xiàn)在路服、會標上的圖案簡化為“翼輪形”,原有的鋼軌部分省去。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成立時,這一標志正在使用,因此特將它鐫入證章之中,以示行業(yè)特征。
程老說,在雕塑這一行,武漢起步稍晚,當年大型室外雕塑并不多,確定任務后,他們帶隊前往四川考察,從廣場的群雕到碑頂?shù)拇簌i飛輪,都反復研究嚴格選材,1997年確定方案,1998年初開始創(chuàng)作,歷時一年至1999年初正式完工。
“大鵬飛輪最難的點在于翅膀,它的造型比較復雜,既要體現(xiàn)羽毛的輕盈感,又要有雕塑的厚重感,還要有羽翎的層次感,主骨架還不能太重?!?/p>
最終,大鵬飛輪選取了銅為外表材質,碳鋼做內(nèi)部骨架,然而,歷經(jīng)20年風風雨雨,翅膀褪色、飛輪內(nèi)部也銹蝕了不少。
今年8月,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公開招標找來施工單位對整個二七烈士紀念碑群進行修繕維護,然而,大鵬飛輪卻難住了施工隊,沒有原始圖紙,沒有人了解內(nèi)部結構,如何維護呢?萬一損毀怎么辦?
二七紀念館不得已出動了當年的老館長,輾轉聯(lián)系到大鵬飛輪的雕塑師之一程林森。
“接到維修任務,非常開心,就好像是去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樣,要擁抱”,程老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大鵬飛輪是個大塊頭,雕塑它不容易,維修過程也頗為曲折。因主骨架全部需要更換,程老不得不將雕塑運回江夏的雕塑公司進行修整,他們找來了100噸大吊車拆卸,然而雕塑超高超寬,沒有運輸車愿意接活,最后不得不請求政府部門為工程開綠燈,這才順利運送回廠,最終更換不銹鋼為主骨架、表面拋光、重新上色并著氟碳金漆。
如今,全新的大鵬飛輪與重貼金箔的“二七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相互輝映,令整個紀念碑群更顯氣勢磅礴。“我們有生之年都會一直守護它,就像它守護著‘二七’先烈一樣?!?/p>
程老和陳老兩人在采訪結束后隨長江日報記者一起來到二七紀念館,參觀了陳列文物。走前,兩位老人再次凝望作品,并相視一笑“時間過得真快”。
7年,千余零散烈士墓得到修繕保護
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城市,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為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yōu)橹袊锩徒ㄔO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
據(jù)介紹,湖北省烈士英明錄武漢分冊上記載的人數(shù)有6000余人。2011年-2014年,全市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開展搶救保護工作,中央、省、市共計投入1500萬元資金,對全市范圍內(nèi),犧牲在不同歷史時期、散布在荒山野嶺的1165座零散烈士墓和27處小型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了大規(guī)模搶救性修繕和保護。今年除了二七烈士紀念碑大修外,前不久,黃陂區(qū)民政局也對吳光浩烈士陵園、潘忠汝烈士墓進行了整改提升,兩處英烈紀念設施煥然一新。
目前,武漢市有烈士陵園(館)15處,紀念碑(塔、亭、像)17處,烈士墓1365座,其中有被列入國家級、省市級重點保護范圍的向警予、施洋等八大烈士陵園。這些烈士紀念設施受到保護管理,整體面貌得到巨大改觀,武漢烈士紀念和褒揚工作也取得顯著進步。這些烈士紀念設施,寄托著廣大人民群眾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懷念、無限敬仰和無限哀思,同時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鏈接:
一級文物: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章
陳列于武漢二七紀念館內(nèi)的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章是1923年“二七”大罷工時,江岸鐵路工人自己設計并佩戴的一枚銀質證章。證章正面邊緣刻有章名“江岸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內(nèi)圓有“勞工神圣”四個字,中央為“雙翼車輪形”圖案,該圖案是我國鐵路早期的標志,背面印有“漢同豐”三個字,配有掛鏈。
1923年7月,軍警開槍襲擊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委員長林祥謙等52人先后慘遭殺害,300多人受傷,釀成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會員證章為這一時期制作頒發(fā),它見證了這段“為自由而戰(zhàn)、為人權而戰(zhàn)”的戰(zhàn)斗歷史,見證了遭其鐵路工人由幫派奪取碼頭之爭變成了有組織、有領導的政治斗爭,會員證章的留存對于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京漢鐵路總工會、長辛店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以及石家莊正太鐵路工會等證章上,也都有“翼輪形”圖案,會員證章皆為圓形,但大小不一。當年,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大約有兩三千名會員,但歷經(jīng)80余年的風雨滄桑,保存下來的會員證章實物極為稀少。陳列于武漢二七紀念館的這枚京漢鐵路工會會員證章,是1959年武漢二七紀念館工作人員賈德云從曾參加過“二七”大罷工并拉響大罷工汽笛的老工人黃正興手中征集到的。1995年,該會員證章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