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大觀”回蕩怒江大峽谷
2024-10-24 19:0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怒江10月24日電(記者繆超)24日,“民歌大觀”云南經典民歌音樂分享會27期《心花怒放唱大江》走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當?shù)馗枋峙c藝術團體聯(lián)袂,讓歌聲回蕩怒江大峽谷。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怒江州分布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而成的巨大褶皺間,海拔高差達4390米。因山川阻隔、地理限制,很長一段時間,怒江州是鮮為人知的“隱世之地”。

這片“隱世之地”是一個人類活動較早、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聚居地區(qū),玉水坪舊石器遺址、臘斯底古巖畫等各種考古遺跡的發(fā)現(xiàn),證明怒江州至少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千百年來,這里居住的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漢族等民族和諧共處,協(xié)力同心,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歷史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風俗、歌舞、服飾、建筑、飲食、神話等人文寶藏。

“民歌大觀”策劃人、云南知名詞作家蔣明初說,“就拿民歌來說,怒江幾乎每一個村寨的老百姓,與生俱來就會用一種融合抖音和多聲部的演唱方法,演唱他們本民族古老的民歌。”

在怒江大峽谷,民歌可謂是楔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傈僳族用唱歌的方式打官司,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每當發(fā)生矛盾糾紛時,原告方用唱歌方式起訴,每唱一個指控對方證據(jù),就在桌子上放一個石頭;被告方同樣唱著歌,為自己辯護,每唱一個辯護理由,也放一個石頭在桌子上;村里“法官”則唱著歌,為雙方進行調解,直到雙方達成和解為止。

本期“民歌大觀”邀請到茸芭莘那、阿普薩薩、娜達莎等實力唱將,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瀘水市傈僳擺時合唱隊、瀘水市瀘峰藝術團等藝術團體,聯(lián)袂奉獻上傈僳族的《擺時》《甲資-戀草之歌》《官司調》《賽哦灑》《期奔彈唱》,怒族的《歌聲飛出心窩窩》《幸福怒蘇哦得得》,普米族的《普米酒歌》,獨龍族《新太陽照到獨龍江》等民間傳統(tǒng)民歌,以及由景頗族支系茶山人《茶山酒歌》、白族支系拉瑪人《開益》、白族支系勒墨人《細吾岸》組合而成的民歌聯(lián)唱,一同讓歌聲回蕩在怒江大峽谷。

“民歌大觀”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動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國新聞網、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主辦,旨在通過向海內外受眾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打造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推廣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國文化交流推廣的優(yōu)質載體,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自2022年推出至今,全網播放量已逾4.15億次。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