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聯(lián)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志和《聯(lián)合文學》雜志聯(lián)合主辦的“2024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在上海開幕。
今年也是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十周年?;仡欉^去十年,兩岸文學營已經成為兩岸青年人交流常態(tài)化、機制化的平臺,并促進了一批有深度、有影響力,面向兩岸青年閱讀人群的文學作品的誕生。
上海市作協(xié)專職副主席高淵表示,上海和臺北兩地作家的文學交流活動很有意義,這個活動今后還要繼續(xù)辦下去,兩岸需要不斷溝通,兩岸作家也要多見面、多交流,結下更深厚的友誼。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2024年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會有29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者和兩岸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參與,從10月24日至27日,為期四天。方巖、黃平、來穎燕、劉梓潔、三三、吳緯婷、吳億偉、項靜、張定浩、朱和之、趙松等兩岸作家、文學評論家將作為小說工作坊嘉賓參與主題研討,其中吳緯婷、吳億偉、項靜、張定浩還受邀擔任兩岸文學營駐營導師。
相關文學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多場主題研討:《我們從“這里”出發(fā)》,趙松、三三、吳億偉、吳緯婷展開交流,來穎燕擔任主持;《時間的足跡:文學能抵達的地方》,劉梓潔、朱和之、黃平、方巖參與對談,楊宗翰擔任主持;另外還有《從〈繁花〉到〈繁花〉》等文學營講座?!睹妊俊放c《聯(lián)合文學》將以“盲評會”的形式對參與文學營的兩岸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新作進行評選。
此外,《萌芽》將在11月、12月連續(xù)推出兩期“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專輯”,刊登劉欣宇、李電池、謝瑜真、曾怡、孟炎、孫立、張冉、邱怡青等兩岸青年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其中不少作者是初次出現(xiàn)在《萌芽》上。12月號《萌芽》將以“問卷”形式邀請兩岸青年作家參與作答,分享他們的文學生活,也讓讀者有機會了解到創(chuàng)作者文字背后的書寫脈絡。
2015年,在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指導下,上海萌芽雜志社有限公司和臺灣聯(lián)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倡議,啟動首屆“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2016年,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與臺灣聯(lián)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啟動“上海-臺北小說工作坊”。兩項活動均在上海、臺北兩地輪流舉辦。文學營旨在讓海峽兩岸的文青們交流作品、結識朋友;小說工作坊則邀請滬臺兩地文壇優(yōu)秀的中生代作家、評論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主題研討。2018年,文學營和小說工作坊首次聯(lián)辦。
“我們能共同走過十年,最大的關鍵是對文學認真以待,所以是文學串起了我們?!甭?lián)經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芝宇表示,“兩地文學媒體的生存條件和環(huán)境不盡相同,坦白說,各自有各自的挑戰(zhàn),但我們仍然屹立不倒,且能繼續(xù)在文壇做我們能做的事,發(fā)揮我們的影響力,是讓人可喜可賀的地方?!?/p>
《萌芽》雜志社副主編桂傳俍回憶起往年的兩岸文學營活動,尤其是盲評會上兩地營員間激烈的討論和深厚的情誼。“人和人是靠什么互相理解,產生共鳴?靠的是故事,靠的是敘事,靠的是寫作,靠的是文學。每年《萌芽》的兩岸文學營專輯都深受讀者歡迎。對讀者來說,這里有新的視角、新的體驗、新的表達方式?!?/p>
作家代表黃德海強調了兩岸文學營和小說工作坊的意義:“交流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讓我們互通有無,并學著用不同眼光來看待我們面對的世界。”
作家代表小白也對多年前前往臺北參加兩岸文學營活動記憶猶新:“兩岸文學營和小說工作坊很神奇,讓大家非常動感情。我希望它越辦越好,永遠辦下去,因為一群人和一群人建立感情,正是從一個人和一個人建立感情開始的?!?/p>